Rush Culture Museum

山腳里灣麗路99號

Phone:(037)741319
(Copyright of this page belongs to "Rush Culture Museum" and "Original Author")
蓮草之鄉的記憶,悄悄綻放在苑裡的山腳,這裡藏著一份珍貴的文化遺產 ─ 藺草文化館。
走進這座磚紅色建築,彷彿穿越時光隧道,回到繁盛年代,女性用柔軟而強韌的藺草,編織出一頂頂經典的藺草帽,散發著自然草香,傳遍世界各地。
在藺草文化館,你將探索到曾經繁榮的草帽產業背後的故事。
帶著編織藺草的技藝,輝煌的一刻重現眼前,透過展示區與古文物展示區,感受這份珍貴的文化遺產。
藺草的香氣在空氣中瀰漫,令人心曠神怡,彷彿聽見昔日的編織聲響,流動在歲月的長河中。
更讓人難以抗拒的是,館內設有DIY教室和帽蓆編織示範特區,讓你親手體驗製作經典的藺草帽,感受編織的樂趣與溫暖。
站在藺草田間,眺望火炎山赤松,彩繪稻田,四季景色不斷變幻,交織出最美的風景,讓你身臨其中,感受大自然的美好。
藺草文化館,不僅是一個展示藺草文化的場所,更是一段情感的寄託,一種對過去的敬仰與感慨,一個可以與親友共同體驗的美好時光。
讓我們一起走進這片文化的海洋,尋找那份真摯的情感,徜徉在編織的美好中。
別讓這份珍貴流失在時光的河流,立即前往藺草文化館,重拾記憶,感受生活的美好!
*****
早期的苑裡有「藺草之鄉」的美譽,只要一走進苑裡,就可以看到農田裡種植了許多藺草,因為藺草的莖柔軟而強韌,而且能除濕、除臭,非常適合用來編織,所以早在清初時,當地婦女已經利用藺草編織草蓆。
經過發展及改良,到日治時代已研發出美觀的藺草帽,因為質地輕,並有自然草香味,而成為行銷全球的特產。
在民國25年時,草帽的外銷達於頂峰,年銷售量高達一千多萬頂,當時只要家中有一名會編織藺草的女性,就足以維持一家生計,所以傳統社會裡男尊女卑的觀念,在苑裡鎮並不適用,甚至還有「不重生男重生女」的流傳歌謠,其盛景由此可見一斑。
隨著時代的演進,傳統手編逐漸被機器所取代,而工資的提高,也讓婦女不願在家編藺草,而選擇到工廠工作,藺草田越來越少,整個產業也走入了歷史。
為了保存這一段回憶,苑裡鎮農會便特別設立了「藺草文物館」,希望能展現苑裡的地方特色,並讓這項傳統文化技藝永續傳承。
藺草文化館面積約330平方公尺,座落於苑裡鎮農會山腳辦事處旁,是以閒置的農會倉庫整建、重新規劃而成,外觀以紅磚。
館內的空間規劃成不同的主題區,分別為帽蓆文化區、展售區、農村古文物展示區、米文化區、民俗文化區等,向民眾訴說整個藺草編織的歷史。
此外,還有帽蓆編織示範特區和DIY教室,讓人在參觀之餘,還能透過親自動手作,更貼近這項產業。
館外種植了許多藺草及火炎山赤松,與一旁的稻田彩繪構成漂亮的風景,由於景觀會隨著四季變化,是讓民眾實際了解藺草的最佳方式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