국립대만박물관_철도부 공원

전화:(02)25589790
(본 페이지의 도문 저작권은 「국립대만박물관_철도부 공원」, 「원작자」에 귀속됩니다)
在臺北城的某個角落,隱藏著一處歷史的寶藏,等待您親身踏足探索。
國定古蹟臺灣總督府鐵道部園區,承載著逾百年的鐵道歷史,每一塊磚、每一根鋼鐵都訴說著昔日奮鬥的故事。
沉澱著時光的建築,凝聚著無數歷史的回憶,散發出濃郁的懷舊氛圍。
置身於鐵道部園區,彷彿穿越時空,穿梭在過去與現在之間。
寂靜的角落裡,您可以感受到工匠們的優雅技藝,細心打磨的鐵件散發出獨特的光澤,彷彿在述說著當年的輝煌。
漫步在古蹟建築間,每一步都是對歷史的致敬,每一處都是過去與現在的交匯。
遊歷鐵道部園區,不僅是一場對歷史的探險,更是一次穿越心靈的旅程。
沉浸在濃濃的懷舊氛圍中,您會感受到一股溫暖的情感,仿佛與歷史有了一種奇妙的共鳴。
在這裡,您不僅看到歷史的痕跡,更能深刻體會到那份坚忍不拔的精神。
快來臺灣博物館_鐵道部園區,讓我們一同踏上獨特的文化之旅。
讓歷史的光輝指引您前行,讓鐵道部的故事觸動您的心弦。
這裡不僅是一座博物館,更是一座充滿生命力的歷史殿堂,等待著您的光臨。
讓我們一同揭開歷史的面紗,探尋鐵道部園區獨有的魅力。
現在,就讓我們一起啟程,撫摸歷史的厚重,感受時光的交錯。
臺灣博物館_鐵道部園區,等著您的蒞臨,讓我們一同共譜這段屬於歷史的旋律。
*****
國定古蹟臺灣總督府鐵道部位於忠孝西路、塔城街、鄭州路、延平北路間,屬國營臺灣鐵路股份有限公司管轄。
1885年臺灣巡撫劉銘傳聘請英國與德國顧問,於淡水河碼頭內建造機器局,組裝槍砲彈藥及鑄造貨幣,內有鎔鐵所、鍛工場等。
1895年日本軍方接收機器局,改為臺北兵器修理所,製造並修理陸軍所管兵器,可製造彈丸、信管、小銃丸及藥筴、船舶、鐵道鐵橋等,之後改稱為臺灣砲兵工廠,1900年由陸軍省移交鐵道部,同年改為臺北工場。
1908年臺灣西部縱貫鐵路開通,鐵路交通運量與車輛維修需求大增,1909年臺北工場向東擴張,新建車輛修理工場、塗工場。
1915年起拆除基地南邊原有建物,1918年新建鐵道部廳舍,與臺北工場並存,成為南廳舍、北工廠配置,直到1934年臺北工場搬遷至松山(今國定古蹟臺北機廠)為止,街廓內原有將近四十棟建物,歷經2005年興建捷運以及2013古蹟修復拆除不保存者,目前尚餘十棟,其中包含八處法定文化資產:鐵道部、食堂、八角樓男廁、電源室、工務室、戰時指揮中心、清代機器局遺構以及臺北工場(不在鐵道部園區範圍內)。
戰後鐵道部改為臺灣鐵路管理局。
因都市計畫劃道路塔城街於1967年開通,切斷與西側鐵道部官舍群連結形成今日所見的街廓。
1992年臺北市政府指定鐵道部廳舍為三級古蹟,1993年臺鐵總局遷移至臺北車站新廈。
2005年文建會委託東海大學、中原大學進行古蹟調查研究及再利用規劃,2006年交通部與臺灣鐵路管理局,以及文建會與國立臺灣博物館簽訂臺灣博物館系統聯盟協議書,鐵道部古蹟修復再利用工作正式開始,以「鐵道部博物館園區」為基礎概念,目標為建置現代性展示主題之複合使用園區,並整合周邊都市及歷史涵構。
2007年文建會指定為國定古蹟,並納入八角樓、食堂、電源室、工務室、戰時指揮中心為古蹟範圍,臺北工場及清代機器局遺址則分別由臺北市於2008年及2010年指定為市定古蹟,2009年起由臺博館代管此區土地建物。
規劃中的鐵道博物館展示主題將主要架構在古蹟與基地、鐵道文化及現代性等相關議題之上,未來也將涉及整合西側原機器局工廠範圍內E1E2街廓。
(資料來源:國立臺灣博物館)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