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港山系_麗山橋口親山步道

電話:(02)27593001
(本頁面的圖文版權歸「南港山系_麗山橋口親山步道」、「原作者」所有)
讓我帶你進入一場時光穿越的奇幻之旅,在台北南港區的麗山橋口親山步道,你將發現一處探險者的天堂,一段充滿古意與原始美的山林探險之旅。
隨著腳步踏入這片山林,仿佛穿越時空隧道,一幅田園農家景致漸次展現眼前。
菜園、池塘、水稻田,搭配潺潺溪水,彷彿走進世外桃源,感受到大自然的靈動與生命力。
放眼望去,只見碎石小路在叢林中蜿蜒延伸,隱藏著百年古宅「永安居」的遺跡,仿若林間的隱藏寶藏,等待你來一探究竟。
這裡的山林小徑古樸幽深,每一步都伴隨著大地的脈動,帶來一種與自然合一的奇妙體驗。
從落葉洒落的足跡中,你將感受到這片土地的歷史深度,想像先民們曾在這條小徑上挑運米茶、往來山林和城市之間的捷徑。
當走至步道盡頭,眼前是一片純然的鄉野景致,農家菜園和稀稀落落的農民,讓你彷彿置身古早鄉下,遠離塵囂,尋找內心深處渴望的寧靜與放鬆。
這次的山林探險之旅,將帶給你難忘的回憶與心靈的淨化。
逃離喧囂,尋找與大自然的連結,在麗山橋口親山步道,一段充滿古意與自然美的探險之旅正在等待著你。
快來感受這份與自然合一的奇妙體驗,讓心靈在山林間得到放鬆與淨化。
現在就踏上這趟探險之旅,一探山林中隱藏的秘境吧!
*****
麗山橋口親山步道位於南港公園的南方,這裡曾是依山傍水的灌溉水源之地,南港區的三大舊埤塘(後山埤、東新埤、三重埤)即位於此地,如今古埤塘不再引水,反而成為池畔垂釣、賞景、環湖散步、單車騎乘的遊山玩水之地。
步道前段為北興宮步道,後段才是古意盎然的麗山橋口步道。
蛇牧群林此步道已有百年的歷史,曾是先民挑運米茶、來往松山(錫口)和四分子(研究院路四段)之間的捷徑,走在林間小徑、深山古道中,只見罕見的蛇木林筆筒樹及滿地的泛黃落葉,此地人煙較少,步道幽靜的氣氛讓人體會自然原始的美妙。
不同於南港山系的其他步道,麗山橋口親山步道仍保留一段泥土小徑,陽光假日時走起來可以感受芬芳泥土香的懷舊情懷;然而,下過雨後的鬆軟泥濘小徑,可就沒那麼詩情畫意了,民眾得須注意泥路滑腳摔倒的窘境了。
北興宮步道北興宮這段步道為平坦易行的石階步道,綠樹遮蔭、阡陌相伴,一路走來倍覺輕鬆,尤其路旁造型突出的「健康加油」及「後山埤居民關心您」標語字樣,讓山友看了格外貼心、溫馨。
步道前段是信義商圈、住宅區繁華的都市高樓景象,然而過了鞍部小山頭後,景象便成為田園農家景致,雲淡風輕、景致多變。
永安居百年古宅這幢位於麗山橋口親山步道途中的百年古宅,經過多次翻修,但正面永安居的題字與磚牆,仍蘊藏濃郁古意,這幢曾經與先民旅人擦身而過的老宅第,總是默默陳訴過往歲月。
循古道尋來時路生活在地稀人稠的台北,對於寧靜空間的渴求日益高升,有時不免想念起鄉下悠閒靜謐的田野況味,這時不妨來走一趟麗山橋口親山步道。
從捷運往登山口的路上,經過南港公園,不仿先繞進去瞧瞧「掛頭牌」的後山埤遺跡。
這依山傍水的U型湖埤,和鄰近的新庄埤(又名東新坡)、三重埔埤是南港區的三大舊埤塘,主要功能是農業時期的灌溉用水。
如今古埤塘被賦與新生命,湖畔可垂釣、賞景,也有環湖步道和越野單車專用道可遊山玩水。
麗山橋步道指標尋訪後山埤之後,身心彷若也經湖水滌清,筋骨鬆絡不少。
沿登山口石階步道緩坡向上,有綠樹遮蔭、清風為伴,一路走來始終不覺得疲累。
尤其步道旁一系列造型突出的「健康加油」牌,有時提示健康小常識,有時在中途或步道將盡之處,適時出現幾句加油打氣的話語,看著「後山埤居民關心您」的字句,彷彿他們就在路邊夾道歡迎,還為大夥鼓勵喝采。
往鞍部後半段的路程較陡峭,因著抬頭可及的溫暖與陪伴,急促的呼吸瞬間也平順許多。
抵達石壁上刻有「大嶺山莊」字樣的遮蓬屋,稍作休息、遠眺山下景緻,不一會兒榕樹鞍部就在眼前。
四下晃晃,「鞍部懷古」解說牌談到鞍部步道的由來,為接下來的行程揭開序幕,預告這會是一段古意盎然的路程。
山林小徑 發思古之幽情後段路徑和前段北興宮步道相較,少了平坦易行的石階,卻多了一份獨特的韻緻。
古樸的山林小徑雖然遇天雨路易濕滑,有時腳踏碎石不免也得當心滑跤,但行走在土地、直觸大地脈動的感受又非穩固的石階所能比擬。
這古道據說已有百年歷史,是先民挑運米茶、來往松山(舊稱錫口)和四分坑(研究院路四段)之間的捷徑。
從前南港山山谷地區的居民翻越鞍部,從後山來到熱鬧的前山市區採買日用品。
麗山橋口步道位居後山,由北興宮通往麗山橋的路程,著實體驗到山前山後景緻大不同的景象。
北興宮步道中途,站在地面有洗心鏡和照心鏡的「九龍潭」,眼前所見是松山、市府一帶繁華的都市景色;接近鞍部,眺望的遠景也是街景稠密的台北盆地。
才過一個小山頭,彷彿穿越時光隧道,來到另一個時空。
古道幽徑如遺世獨立初入山谷之中,放眼望去盡是田園農家景緻,菜園、池塘、絲瓜棚、水稻田,還有潺潺溪水,感覺好像進入一處世外桃源。
再往前行,這樣恍如隔世的初始印象會漸漸加深。
走在林間小徑,如置身深山古道,俠客行的意象躍然而出。
從滿地灑灑落葉,足見此地人煙罕至,而幽靜的氣氛更能體會與自然合一的美妙。
轉入小徑叉路,「永安居」前叢生的雜草,再次宣告此處空有屋厝但無人跡。
「永安居」的側邊已經翻新,所以從主步道方向不易看出它是座古宅。
但路旁的石椅和隱身小徑的老屋,見證了步道悠久的歷史。
走出步道後,眼前又是純然的鄉野景緻--菜園、農家和稀稀落落的農民。
公車站就在土地公廟前,公車不知何時會來,不免懷疑起自己身處何處?這一番景象~也許是在古早鄉下吧。

所有評論 (0)
▼